首页 历史 清史民国 大清话事人

544 怀柔福建,武力攻滇

大清话事人 忧郁笑笑生 4963 2025-07-09 13:06

  对于各方来使,李郁有选择地加以接见,以示重视。

  金坛于氏老奸巨猾,脚踩两条船。

  在召见时,

  李郁突然令人带出2名女子,使者目瞪口呆。

  当初破江宁时,于氏家族部分人未曾逃掉,后被吴军俘虏。

  之后,

  多名未婚女子被分配给麾下军官做妻。

  如今已是瓜熟蒂落,物是人非。

  亲族相见,倒是先哭了一场。

  消息传到淮安,于运和呆若木鸡。

  他瞬间明白,

  吴廷暗中算计老于家不是一天两天了,即使自己不去找人家,人家也要找上门提要求的。

  ……

  财政大臣胡雪余在私宅接待了王亶望的师爷于金光。

  熟人!

  合作许久了。

  于师爷表示,王巡抚愿率福建全省归顺吴廷,弃暗投明。

  不过,

  王巡抚本人衷心地希望还能够继续为陛下效力,为新朝发光发热。

  胡雪余只答应向陛下转交厚礼并且代为转达王巡抚的念想。

  他知道利害关系,陛下不可能让王亶望这种蛀虫继续留任。

  不杀,已是天恩。

  还想做封疆?

  做梦。

  ……

  吴军实控仙霞关,可长驱入闽。

  但略有麻烦的是,王亶望似有和靖海侯施家合流的迹象。

  靖海侯施令洋的亲笔书信言辞恳切。

  也希望能为吴廷效力,为陛下平定福建(包括大员)的所有敌人,同时自愿捐献台南的2万亩良田。

  施家嘴里的敌人,包括盘踞漳州府的福建水师提督黄仕简部以及海盗蔡牵部。

  黄仕简是清廷死忠。

  黄部和施部打了几仗,然后就演变成了长期对峙。

  双方修筑营寨,挖掘深壕。

  情报署驻福建人员提交的报告里,指出靖海侯是在待价而沽、养寇自重。

  ……

  李郁看完书信,盯着来人:

  “施侯想要什么?”

  “雷霆雨露皆是天恩。臣下不敢妄自开口。”

  李郁笑容复杂,审视这个依旧留着辫子的施家族人,问道:

  “施侯和王亶望私交如何?”

  来人一愣,连忙矢口否认:

  “在下动身之前,侯爷早有言在先,一切唯陛下马首是瞻。”

  “嗯。不过寡人依旧有一事不解,黄仕简为何还在苟延残喘?”

  “回陛下,黄逆经营漳州年久,麾下闽南兵均为经年凶悍之老卒,加之有海盗蔡牵经常从海上支援粮食,所以、所以~”

  “看来咱们的靖海侯治军还是差了点,没有乃祖风范。”

  “来啊,传旨广东,令苗有林调第5军团精锐,从潮州府进攻漳州。配合靖海侯,一南一北,剿杀黄仕简。”

  来使胆寒,跪地不敢多言,只是一再表忠心。

  ……

  情报署署长刘千,奉旨私下接见海盗蔡牵和天地会林爽文的使者。

  初见面,

  三方就觉得气质颇合。

  都是江湖人士,味道相投。

  刘千何等老辣,在觥筹交错中,不露声色的试探出了两方的真正心思以及所谓联盟的坚固程度。

  海盗蔡牵,从大员岛彰化县走私大米,然后高价卖给漳州黄仕简。

  天地会舵主林爽文,在彰化县颇有人脉,充当了大米走私链条当中的坐地户角色。

  ……

  最终,

  吴廷将碎片拼起来,大体推出了当前福建的势力图:

  清廷死忠黄仕简部龟缩漳州~

  施令洋挟寇自重,希望在新朝能继续爵位,家族深耕福建。同时,施家有故意放纵天地会和海盗联手走私大米的嫌疑。

  王亶望和靖海侯应有私下谈过,但关系并不牢固,无非是害怕吴廷突然翻脸,两人可抱团取暖。

  只需打一抚一,王——施关系立马破裂。

  蔡牵很危险,由于清吴长期交战,沿海防务真空。蔡部海盗盘踞海岛,规模渐大。

  天地会深耕大员岛北部中部的底层民间,有一张复杂的人际网,会众颇多,但无甚武装。

  ……

  施令洋想继续做侯爷,王亶望想继续做总督,蔡牵想做东南海上兵马大元帅,林爽文想洗白上岸。

  总之,

  大家都在努力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。

  而他们敢于向吴廷含蓄提条件的倚仗,无非就是本省特殊的地理环境。

  福建山多、粮少。

  大员孤悬海外,海峡风大浪急,岛上有厚重的瘴气、凶残的生番。

  鸡肋~

  朝廷取之肉寡,失之可惜。

  最省事的方式就是加以封赏,让他们作为金牌打手搞定所有事。

  不费一兵一卒,无痛而下。

  ……

  不过,他们都忽略了一点。

  对于陆权农业国,福建是鸡肋。

  对于海权工业国,福建是脐下三寸,纵然平时自己不用,也不能被人乱动的。

  更何况,吴国定都苏州府。

  都城过于靠近大海,江南平原又无险可守。

  第一岛链(吕宋——大员——流球群岛——扶桑群岛),就是吴国版的“海上长城”。

  参谋本部、情报署、海军部秘密磋商,准备尽快拿出一个方案。

  宗旨就是:

  如何在不给朝廷留下留太大后患的前提下,以最低风险、最小代价控制福建(尤其是大员)。

  联合谁?

  对付谁?

  ……

  而就在此时,一封来自南洋小国兰芳的密信送至吴皇宫。

  李郁阅毕,大为震惊。

  半个月前,兰芳大统制罗芳伯居然亲自北上,希望清廷承认其海外藩属国地位。

  李郁咬牙切齿:

  “一帮蠢货!久居海外,开始怀恋皮鞭和马刀的滋味了。”

  “召刘千进宫。”

  君臣密谈1个时辰后,刘千匆匆离宫,秘密赶赴江北面见于运和。

  ……

  次日中午,

  参谋本部和海军部,也得到了陛下明确指示:

  王亶望去向,另有安排。

  情报署会花银子帮他运作,既兰芳成为大清的海外藩属国之时,老王将成为第一任大清官方任命的兰芳总督。

  久居海外的兰芳移民,怀念我大清了。

  我们有必要让兰芳重沐恩情。

  惩前毖后,教育他人。

  所以,接下来的谋划方略只针对施、林、蔡三家制定!

  陆上,向仙霞关增兵5000人。

  海上,向温州港增派7艘江南级战舰,以三级风帆战列舰“地狱号”为旗舰。

  做两手准备。

  ……

  整训时间尚短的陆军第7(桂)军团,奉命开拔西征云南。

  陆军大臣林淮生坐镇南宁,调度后勤。

  第7军团新附,信任有限。

  参谋和炮兵全部来自吴军。

  再加上后勤扼喉,想来桂军不至于做出什么匪夷所思的举动。

  从广西进军云南,一般来说有2条路线。

  南线相对困难,故而选择北线。

  北线,修建于洪武年,和今天的南昆铁路大致相似。

  先向西北,之后转折西南,之后向西,最后向北。

  途中节点:

  南宁——果化州——田州——百色厅——那佐——广南——阿迷州——建水县——昆明府。

  一条漫长的行军路线。

  ……

  第7军团的家眷多在广西,故而林淮生并不担心他们中途反水投奔清廷。

  前提是,

  自己掌握好后勤。

  既要保证弹药不断绝,又不能一次性给的太多。防止第7军团击溃阿桂后掉头攻回广西。

  望着参谋送来的弹药计划。

  林淮生陡然意识到,身居高位,信任就成为了奢侈品。

  陆军部会提防第7军团,陛下又何尝不会提防陆军部呢。

  念头一出现,

  林淮生独自一人在原广西巡抚衙门院子里踱步。他诧异的发现,信任,是个无解的难题。

  ……

  第7军团的队伍,一眼望不到头。

  从南宁到百色的这一路,行军相对轻松,只需沿着右江河谷前进即可。

  两侧都是大山,并未遇袭。

  湘西战役的血色尚未褪去,吴军凶名在外。

  桂西山区一些小部族的头人,审时度势,主动接受改土归流,举家去松江府定居。安家费视部族规模而定,少则一两万两,多则四五万两。

  那些暂时不愿接受的部落,也尽量低调,不敢跳出来搞事情。

  杀鸡儆猴、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朴素道理,人人都懂。

  ……

  百色城,成了后勤枢纽。

  城外壕沟、矮墙环绕,城头布置了大量火炮。

  第7军团抽调3000士兵,专事后勤押运。

  百色、广南将是最重要的两处后勤节点。

  第7军团第1步兵团指挥官白健仁望着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,心思复杂。

  岳父死了,虽不是死于吴军枪下。

  但也算间接因素。

  团练大臣陆廷升走了,也许这辈子都不会再回来了。

  “我,到底在为谁而战?”

  这个疑问萦绕在他的心头,无解。

  午饭时,几名小弟凑过来。

  赞不绝口:

  “大哥,朝廷配发的短枪真好。”

  ……

  白健仁笑笑:

  “军服不好吗?”

  “好,这套军服是我这辈子穿过的最好的衣裳。黄铜纽扣,牛皮腰带,太阔气了。”

  “是啊,吴皇真的有钱。”

  众人陡然沉默~

  就着热汤稀里哗啦扒饭。就连伙食标准也比以前好。

  吴廷虽然提防第7军团,但是在供给标准上做到了一视同仁。无论军饷、军服、武器,伙食,都没有克扣。

  军靴除外。

  草鞋,更适合两广子弟兵体质。

  驻广东的第5军团早就集体抛弃了军靴,一年当中至少有9个月穿草鞋。

  军靴太闷了。

  导致脚部溃烂截肢的事件,都有好几例。

  头顶斗笠,脚踩草鞋,方能横行两广。

  嗯,还有烟草。

  烟草气味可在一定程度上驱逐蚊虫,士兵们干脆将自己腌入味了。

  在行军队伍的下风处,隔着十几丈就能闻到淡淡的烟草味。

  ……

  初夏用兵,本来是违反常识的。

  但是,

  受去年极寒冬季的影响,1779年从春天到夏天,光照都不充分。遇上了凉夏。

  好消息:行军轻松。

  坏消息:粮草减产。

  整个南方的春粮收成都有所下降,轻微的一两成,严重的接近三成。

  江西风调雨顺,鄱阳湖风平浪静。

  成为了帝国粮仓的定海神针。

  湖南湖北因为战争波及,尚在恢复,预计秋收可以恢复到鼎盛期。

  ……

  云南最东端,广南府。

  府城周围群山包裹,城池建在仅有的一块平地上。

  驻扎在城内的清军,选择龟缩防御,同时将吴军来袭的消息派快马送回昆明。

  第7军团上午抵达,士兵们临时赶制了几十架云梯。

  下午就开始攻城。

  众目睽睽之下,炮兵们用6磅加农炮,将城墙垛口挨个轰碎,不堪重负的城门楼子甚至整体垮塌。

  待守军无处藏身之后,扛着云梯的士兵和四人臼炮组一起行动。

  广南清军站在光秃秃的城墙上,挨了2轮臼炮霰弹轰击后全线崩溃。

  第7军团的士兵踩着云梯,轻松爬上城墙。

  望着缓缓放下的吊桥。

  所有人都有种不真实感,一座府城就这么轻松的打下来了?

  ……

  白健仁目光灼灼,盯着那些尚在袅袅冒余烟的火炮。

  心中狂呼,大炮,乃战争之神。

  大炮既出,摧枯拉朽。

  他凑近炮手,搭讪:

  “老哥在看什么书?”

  “抛物线。说了你也不懂,不信啊?那你拿去瞅瞅?”

  炮长笑嘻嘻的递过小册子。

  上面古怪的几何抛物线和密密麻麻的数字,让白健仁一阵眩晕。

  讪讪的还回去。

  指着大炮,问道:

  “老哥,这玩意怎么瞄准?”

  炮长犹豫了下,认真解释:

  “目标距离不远,就直瞄,和打枪一样。”

  “目标距离远,那就得学数学。弹道,弹道你晓得伐?侬肯定不晓得。”

  ……

  白健仁微微脸红,绕着大炮来回观察。

  男人都喜欢大家伙。

  炮长窃笑,装到了。

  装哔太爽了。

  实际上他最擅长的是估测距离,估测火药重量。虽然各营都配发了炮瞄象限仪,但他这个人形象限仪依旧吃香,并因此升了准尉。

  他大部分时候只是根据射表,先一发试射,观察落点后再微调,并没有用上所谓的三角函数。

  ……

  三角函数?

  谁学谁头痛。

  东山步兵士官学校炮科有专门的科目考试,面向所有炮手。75分以上者,每月饷银额外多加2两,叫作“人才补贴”。

  据说海军士官学校补贴更高,按分定吊床号,定吃饭次序。

  想到这里,

  炮长忍不住叹了一口气,收起册子,自言自语道:

  “书中自有黄金屋,我也想拿人才补贴啊。”

  ……

  昆明府,气氛肃杀。

  王府内,

  阿桂对着巨幅地图沉思不语。

  就在半个时辰前,他已经知道了吴军从广西发起进攻的情报。他暗自诧异,吴军比意料当中来的更快。

  打还是撤,心中犹豫不决。

  一群忠心将官甲胄在身,忍不住催促道:

  “王爷,快下决定吧。”

  “末将们都听你的,大不了马革裹尸还。”

  ……

  阿桂转身,盯着帐下亲手提拔起来的忠心将佐们。

  摇头道:

  “兹事体大,事关国体,本王还要再想想。”

  众人无奈,纷纷拱手离开。

  阿桂转入幕府,吩咐一名书吏:

  “召赵先生来。”

  “嗻。”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